2018下半年北京教师资格《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中》试题答案解析
- 时间:
- 2019-01-10 13:39:23
- 作者:
- 张老师
- 阅读:
- 来源:
- 北京市教师资格网
北京教师资格网将提供北京教师招聘最新考试公告、面试公告及北京各区教师新闻等。为考生提供便利的考试信息查询通道。更多北京教师招聘信息、北京教育新闻敬请关注北京教师资格网。>>>2018下半年北京市教师资格证笔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8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考试
《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高中)》真题及解析(完整版)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C。河姆渡遗址
2答案D。汉武帝
3答案A。祖逖北伐
4答案B。①《沟洫志》②《齐民要术》④《氾胜之书》
5答案A。明经、进士
6答案:B。《多宝塔碑》
7答案:A。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8答案D。原辽、金统治下的汉族人及契丹、女真族人
9答案:C。王阳明
10.答案D.中国市场开放程度有限
11.答案B。戊戌变法
12.答案D。遵义会议
13.答案C。全民抗战时期
14.答案B。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15.答案:D。“863计划
16答案D。希腊文明对明的影响深远
17答案A。文艺复兴
18.答案B。白银
19.答案B。无限潜艇战
20.答案A。甘地主义
21.答案C。“冷战”开始时的局势
22.答案:B。赫鲁晓夫
23.答案B。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24.答案D。清朝
25.答案C.0.4-06
二、简答题
26.参考答案
内战前夕南北双方属于两种不同的经济制度,北方属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南方属于奴隶制种植园经济。奴隶制的存废问题是南北双方矛盾的焦点。提供具体表现在:
在劳动力方面,北方需要大量自由劳动力,南方需要大量奴隶从事生产。
在原料方面,北方需要大量工业原料,南方反而想把大量原料输往英法。
在市场方面,北方需要提高关税,以保护国内工商业,南方希望降低关税。
对于奴隶制,北方坚决反对奴隶制扩展到西部,南方要求把奴隶制扩展到西部。
27.参考答案
首先需要遵循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主旨;以“三维目标”为导向;要为学生学习预留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除此之外,提供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单元教学设计要求老师转变观念,整体把握教材。
(2)单元教学设计要遵循由主导到主学,坚持自主发展原则。
(3)单元教学设计要精心设计单元活动,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4)单元教学设计要积极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
(5)单元教学设计要妥善解决单元主题的相对独立性和教材内容系统性的问题。
28.参考答案
历史知识的细节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提供有历史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概念、文物等。
(1)充分利用历史知识的细节能够营造浓郁的历史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挑选细节知识进行设疑能够创设新颖的历史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思考。
(3)利用历史细节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内容的理解,体现了历史教学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思想性。
(4)讲清历史发生发展的地点和时间,提供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历史时空概念,明了地理环境、时间与历史发展的关系。
(5)讲解人物时注重细节可以引导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人物的功过是非做出正确的评价,帮助学生认识历史人物的本质,体现历史德育教育。
三、材料分析题
29.参考答案
(1)要求:收回山东权利;废除二十一条。
理由:提供山东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中国作为一战战胜国,理应获得合法权益;二十一条是日本武力胁迫,并非双方自愿;日本侵略山东违反国际法,威胁亚洲和世界安全。
(2)原因:中国提出的合法要求被无理拒绝;提供国内爆发五四运动,强烈要求拒绝在合约上签字,这是顺应民心的反应;坚决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捍卫民族尊严。
30.参考答案
(1)①在运用历史地图进行直观导入时,该老师并没有直接将地图呈现出来,而是先通过教师语言的描述、讲解,将相关历史信息进行呈现,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提供②该教师在呈现地图之后请学生观察,通过对比的方式使学生从中提取关键信息,找到不同,进而提出与新课相关的问题,引发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思考。③在该教学片段中,直观运用的目的是导入新课。所以该教师在用完历史地图后直接切入本课所学内容,进行提问式的总结。既能够对导入内容充分运用,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①历史地图提供了直观的确切的地域空间图象,表现了文字难以达到的效果,是历史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提供②历史地图比较全面的反映了形势,能给予学生以宏观的、整体的认识。提供③历史地图给予了一些历史地理知识,能够培养学生的历史发展的观点,同时养成历史的时空观念。
31.参考答案
(1)“教学意图未能实现”的主要原因是:
①未能根据学生情况来选择史料,所选取史料文字阅读量过大,从学生的反应来看,教师所选择的史料学生的理解上存在较大的困难,所选择史料不符合该班级学生的理解水平。
②未能做到研读史料,精心设问,置疑解惑。提供在教学中,史料要精心选取,并且精心设问,方能突显史料教学的效果。教师对一些冷僻的读音、字义,难懂的典故等细节,要给予讲解,不能粗枝大叶,脱离学生的实际认知情况。
③教师在设问上过于简单,没有遵循提问的可接受性原则和循序渐进的原则,未能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近及远、由简到繁地设计提问。未能根据学生实际及时调整问题难度,直接给出学生问题答案,且做了过多的延伸和繁复的解释,使学生一脸茫然。
(2)教师的听课笔记的可取之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如实还原课堂教师及学生的情况,做到了细致、公正。
②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了全面的记录:一是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记录,如教学方法的选择、对课堂的组织驾驭能力等;提供二是对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的记录,详细记录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深度、广度和自觉程度;三是对课堂教学气氛的记录,详细记录了学生的反应及课堂教学氛围。
③听课笔记对课堂教学效果评价遵循了“以学评教”的原则,既评价了学生是否完成了学习的任务,也对学生在知识技能层面的掌握程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④听课笔记做到了保质保量。提供量的观察要做到了高效准确,在笔记中,详细记录教师提问的次数、学生回答问题的人数等;质的观察做到客观到位,如对课堂教学气氛的描述、教师的教学机智、学生的反应都做详细的描述。
⑤能从教学目标出发,对照课堂实施的过程,对教师教学内容、教学能力、教学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四、教学设计题
32.参考答案
社会信息化
环节一:导入新课
生活实例导入法。
教师向学生展示冷战结束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通过生活实际感受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等等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尤其是信息网络的建立加速了世界连成一个整体。顺势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用生活常见的事物进行导入,更好的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新课教学做好铺垫。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产生
教师在多媒体展示电子计算机图片,并设问:互联网信息技术是什么时候产生的?为什么会产生?
学生明确:冷战中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需要,加紧了对信息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开发,1946年发明第一台计算机。
教师提问:那时候的电子计算机有何特点?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很笨重、耗资巨大且功能不够完善。
【设计意图】播放图片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
(二)概况
教师在多媒体展示有关信息技术发展的相关史料,设问:随着社会发展,网络信息技术在不断更新换代。同学们知道其发展历程是怎样的吗?
学生发言归纳:首先是系统功能的强化和扩大化,其次是系统的网络化,最后是系统利用的高速化和高效化,形成了国际互联网络,全球性信息网络使信息共享的程度得到极大提高。
教师结合生活实际提问:大家对信息技术已经非常熟悉了,现在来谈谈互联网有什么功能?
学生发表见解:可以利用电子计算机收发电子邮件、资料检索、浏览新闻、休闲游戏、网上购物等。
教师追问:网络有何特点呢?
学生发言:界面直观、音色兼备、链接灵活和高速传输。
【设计意图】通过史料分析法能帮助学生提高史料分析能力、有效提取信息的能力。一系列的设问也能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他们的深层思维。
(三)影响
教师安排学生举行辩论赛:互联网给我们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大,还是消极影响大?
学生辩论,教师总结: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带来了便利,但也不可忽视其负面作用,它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很多青少年沉迷网络。因此我们要辩证的看待它,学会如何正确使用它。
【设计意图】通过辩论赛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实“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改理念。
环节三:小结作业
1.小结:师生共同总结。
2.作业:根据互联网提供的信息服务,如新闻、娱乐和购物等,组成兴趣小组,分别追踪这些信息对社会和各类人群造成的影响,写出调查报告。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能检验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程度,而开放式的作业能有效提高学生课后学习的积极性。
免费领取教资笔试/面试/普通话备考资料> >